“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加速企业集群发展|经济发展调研行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18:21:00
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今年上半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达31918.2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高端制造领域表现尤为亮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
在成都新都区的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航空制造产业的创新故事。
7月23日,记者走进汉园区的汉墨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墨工业”)生产厂房,此刻,一台集“高精度、高刚性、高效率”于一身的FZC2800DS双主轴卧式五轴联动机型正加速作业,一块汽车后底板即将压铸完成。

汉墨工业车间
“我们的产品基于三角形稳定架构,双主轴向前倾斜15度,不仅便于排屑排油,还能将加工精度控制在微米级别。”公司董事长梁志金介绍,传统加工需要25分钟的工序,在这里仅需18分钟,换刀时间的缩短直接提高了生产效率。
数控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在高端制造产业中占据核心地位。今年5月16日,随着总投资3亿元的高端工业母机研发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汉墨工业完成了总部整体迁址,正式落户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谈及选择新都的原因,梁志金表示,成都航空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园区内有30多家配套企业,既有长期合作的老客户,也有正在洽谈的新伙伴。他透露,公司计划在成都大规模投入生产,今年底员工规模将扩大至150人,未来3-5年力争实现年产能300-500台,产值达到2-3亿元。
位于汉墨工业附近的四川仨川航空,同样是这片产业热土上的佼佼者。作为专注于航空装备复杂构型精密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仨川航空自2014年成立以来,2020年搬迁至产业园,2023年全面建成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仨川航空董事长苗健表示,园区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政策支持解决了“上下游”协同和“上下楼”就近的问题。客户就在隔壁厂房,生产计划调整和工序衔接都能实时沟通,这不仅降低了成本,实现了集中管理,更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
苗健详细谈到,自从部分客户也迁至园区后,生产过程获得了全面保障,物流周转成本大幅降低,工序供给能力显著增强。集约化生产使物流成本降低了近60%,管理周期时间成本降低30%,产能规模提升了4倍。

爱乐达车间
在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像汉墨工业和仨川航空这样的企业并非个例。还有像成都爱乐达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则聚焦航空航天精密制造核心环节,其业务覆盖飞机结构件、航空发动机叶片及机匣、航天大型薄壁结构件等关键产品。凭借从材料成型、精密加工到表面处理、检测验收的全流程制造能力,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商用飞机及航天发射装备等领域。
记者了解到,未来,产业园将持续推进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立足“起于不止于”发展理念,强化项目招引,推动更多园区企业进入中国商飞、沈飞、西飞等核心配套体系,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竞争能力,加速航空航天产业集聚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