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台头镇:南兵村的传统文化传承之路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09:22:00
在台头镇的南兵村,传统文化正以一种鲜活且有力的方式深度融入乡村生活的肌理。晨雾中回荡着线上国学讲堂的智慧之音,饺子宴上跃动着童声诵读的灵动旋律,庭院里吹拂着文明新风的和煦气息……这个村庄通过一系列浸润式的实践举措,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智慧在现代乡土社会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云端晨讲:文化坚守的生动诠释
在南兵村,传统文化辅导员侯圣德开启了一段长达1800多天的文化坚守之旅。每天清晨5点,他准时在“魅力南兵群”开启线上国学讲堂。16本精心撰写的备课本、近百万字饱含心血的讲稿,见证了他将《弟子规》《论语》等经典著作转化为通俗易懂“村言村语”的不懈努力。从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到节气农耕的实用知识,他的宣讲内容丰富且接地气,累计宣讲场次超过1600场,实现了全村870人的全覆盖。

与此同时,苗乃俊老师用5年时间记录下1300余件凡人善举,写成12本“好人笔记”,让“行善举、做好人”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村民的日常生活。在他们的努力下,村里好人好事年均增长20%,“光荣榜”成为村民们争相关注的焦点,彰显了道德的力量。

童声传承:文明接力的希望之光
在南兵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从儿童抓起,形成了从赛场到家庭的良性循环。每周六的文化广场上,《弟子规》的诵读声清脆悦耳,连续2年的儿童诵读比赛吸引了全村少年的积极参与。通过设置一等奖书包、二等奖图画笔等具有吸引力的奖励,让经典学习充满了仪式感。


此外,“家长学校”的设立更是别具匠心,要求父母参与10人小组研学,68场研读会促成了200余户家庭的“亲子共学”。这种传承方式成效显著,近5年来,村里走出了多名名校研究生和博士生,未成年人主动做家务的比例从28%大幅跃升至72%,“学习型家庭”的占比也达到了65%,为村庄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希望。


暖心饺子宴:孝老文化的温情实践
每月农历初十,南兵村的孝老饺子宴都会如期举行,至今已举办100多场。志愿者们年均服务1200多人次,企业家们也积极带头捐款,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村民们家中若有喜事,也会主动向老年食堂捐赠物资,结婚时捐鸡少则5只多则10多只,添孩子时捐鸡蛋少则5箱多则10多箱。作为寿光首个“医养结合幸福院”,这里不仅为老人们提供热乎可口的饺子,还配备专业的健康监测服务。在文明氛围的熏陶下,“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连续开展10年,92%的家庭获评文明户,庭院绿化率从35%提升至81%,“美丽庭院”成为村庄新的时尚标杆,彰显了孝老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在南兵村,传统文化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复古标签,而是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动能。乡贤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引入3个产业项目,带动了150人就业,为村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连续5年荣获“文明村”称号,吸引了80余批次参观者,催生了“文化研学+乡村旅游”的雏形,拓宽了村庄的发展路径。更为珍贵的是,传统文化的浸润让村民们的心更加凝聚,在土地集中流转、环境整治等工作中,村民主动参与率超过90%,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如今,侯圣德的晨讲已成为南兵村独特的“乡村闹钟”,饺子宴的热气与诵读声交织成一幅温馨和谐的画卷。南兵村用实际行动证明,传统文化是激活乡村的“神经末梢”,从书本到餐桌,从孩童到老人,文明的种子正在这片乡土深处扎根生长,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