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义乌厂二代,正砸掉义乌老招牌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12:46:00    

文|华商韬略

新义乌的“尖芽”,已经破土而出。

当传统模式难以为继,创一代也逐渐老去,义乌的二代们,正以自己的创新变革着他们父辈的事业,他们正砸掉义乌的老招牌,构建着一个新义乌。

【以ai革新传统】

信息割裂,协同迟滞、效率低下……

传统制造业的传统作业方式,曾让厂二代方龙飞深陷泥潭之中。

方龙飞的父母早在90年代就在义乌打拼,主营搪瓷用品,产品陆续销售到欧美、中东、南美、非洲等地,从摆摊到创办公司,在他接手前,公司每年营业额已超3亿。

但父辈们用汗水筑起的制造小王国,在全球化与数字化飓风中日益老态陈旧,近几年越发涌现出内部流程散乱,跨部门协作难,以及信息决策滞后等问题。

除此之外,因为工厂的业务遍布欧美、中东、南美、非洲等100+国家地区,但小语种以及多语种的翻译却十分稀缺,极容易因为来不及找到专业人才而错过客户。

在效率至上的时代,这无疑是自绝于竞争。

相似的困境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厂二代沐昀面前。

2019年,义乌的圣菲饰品面临生存危机。

仓库内堆积着几千万滞销首饰,订单却猛然锐减。

“以前做设计,都是设计师手绘线稿,再发给3D设计部门打样,确定好款式之后再进行生产,要经过11道工序,一个新品从图纸到样品至少耗时三天。”沐昀接受采访时提到此事,显得格外无力。

设计效果差效率低还仅是冰山一角,更严重的问题是,义乌复制能力强大。

设计效率低下本就难出爆款,但即便侥幸成功,又会很快被其他工厂复刻,独创产品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价格瞬间从几百砍到十几。

参考前段时间的graff耳环,原版价格堪称天价,义乌一经手,20rmb内就可以轻松收入囊中。

对于复刻厂家来说复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创新者来说,前期投入的设计费、打版费甚至市场试错费却都是成本。

保持成本出售很难再有生路,自降成本出售还是血本无归。

破局之路何在?

沐昀和方龙飞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条破局方式——断尾求生,创新升级。

他们引用AI技术,以AI为引擎,重塑制造根基,为传统工厂注入破局转型的新生命力。

2024年,方龙飞前往云栖大会参观。

云栖大会现场

他亲自体验通过文本或简单草图生成产品设计图,还近距离观察了将AI应用于数据分析、内部沟通的便捷性。

“AI可以用于会议记录、数据分析等,特别是希望通过AI减轻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沟通成本。”方龙飞被AI应用到工厂的效果所震撼。

引入AI后的发展,确实如他所预料。

AI帮助公司精简了会议管理流程,同步销售及业务部门的会议纪要及总结PPT,替代了传统的人工记录,大幅缩短了信息交换与处理时间。

同步启用的AI翻译则让跨境沟通的效率倍速增长。

成效立竿见影,管理成本锐减,业务错误率显著减少,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

方龙飞的实践印证了“AI改变世界生产力”的论断,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沐昀身上。

2024年初,沐昀意识到饰品行业的革新也可以借助AI加持。

但早期市面上AI生成的设计不但不符合审美需求,甚至都不符合生产逻辑,根本无法引入工厂生产。

沐昀一度不知所措,向前走似乎迷雾一片,向后退却已经退无可退。

直到浙江移动为沐昀定制模型,这次设计出来的产品符合生产逻辑,更精细也更美观,他这才找到变革的方向。

变化来得比预想更猛烈。

“以前从图纸到样品要2到3天,现在有了AI设计平台,10分钟就能确定好20个款式,直接送去生产,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面对采访,沐昀骄傲地拿着单日销量超5000件的爆款吊坠向记者介绍。

不但库存周转效率显著跃升,滞销风险也应声消解。

而且在AI的动态建模引擎驱动下,残次品率断崖式回落。

两位厂二代背后,还有更多二代正在以AI重塑传统制造业,其破茧之路起点各异,但都正用创新锻造一个反应敏捷、成本精优、设计领先、话语权更强的智造新义乌。

【从代工到ip转型】

在世界超市义乌,还有一批“厂二代”正用另类的方式重建义乌。

他们父辈赖以生存的订单红利正在消退,再加上OEM贴牌生产被东南亚的廉价成本碾压,导致其生意很长时间内都深陷在9.9包邮的怪圈之中。

转型,已是背水一战。

洁丽雅的毛巾少爷就是过来人,其家族企业虽是毛巾行业龙头却也一度陷入传统制造业困局之中。

线上卖不动,年轻买家跑光,假货横行抢饭碗,三重绞杀下,利润腰斩式缩水。

面对生死之战,这位中传表演系出身的少爷剑走偏锋,将战场搬到了2024年最炽热的流量风口——短剧,并且自编自导了短剧《毛巾帝国》。

短剧宣传截图,来源:毛巾少爷

剧情表面是晋江文学照进现实:“废柴少爷”与“腹黑二叔”争夺家产。符合大众认知的豪门狗血,还夹杂废柴少爷的搞笑玩梗。看似讨好观众的娱乐产物,实际上却另有乾坤。

借着短剧,他拍摄了洁丽雅在新疆投资27亿建设的棉花基地实景,将“新疆棉=洁丽雅”打成标志性符号,也在年轻群体里打响洁丽雅的名号。

粉丝粘性增强后,他立刻开启直播,让自己这个被二叔“发配”的废柴少爷在车间自救卖货,让“少爷专供”的洗脸巾直接从工厂到消费者,价格甚至比假货还低,复购率飙升。

此后洁丽雅保持节奏,几乎直播都融入剧情,纯棉四件套植入“少爷大婚”,透气天丝被套捆绑“二叔商务人设”,“婶婶粉”购买力居高不下。

其成就也是相当了得。最火热时5小时GMV突破500万,带动洁丽雅天猫618销售额暴增1300%,品牌搜索量激增50%。

洁丽雅当然不是唯一认识到IP品牌才是出路的企业。

同处义乌的星宝伞业长公主张佳媛也意识到,IP品牌会是企业发展的未来。

星宝伞业已历经三代传承,张佳媛的外公曾是走街串巷的修伞匠,然后开了制伞家庭小作坊,母亲张吉英接手后也曾创立个人品牌“REAL STAR”和“HAPPY SWAN”,一度成为义乌伞业的领头人。

但仅此还不够,随着时代变迁,等张佳媛从美国爱荷华大学MBA学成归国,正式加入“星宝伞业”时,企业依然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一缩再缩的困境。

张佳媛介绍家族企业,来源:中国青年网

接手后的张佳媛,带着她的见识和学问,果断调整方向,决定放弃廉价市场竞争转而深度精耕个人品牌,重新托举星宝的第三次创业。

她的战略核心,是将“人”的温度与“设计”的灵魂深植于品牌化与IP化,彻底告别低端竞争。

她认为,在文创消费勃兴的时代,构建独特且具人格魅力的品牌IP,更能穿透同质化竞争长久生存。

于是,她将母亲张吉英的形象升华为品牌的产品符号,从吊牌、礼品袋到手机壳,全都应用其中。

并引入AI技术制作多语种短视频,使静态商标转化为“活IP”。

此举让星宝伞业完成了从形式化的自主品牌彻底变成张吉英个人IP的征程。

与此同时,张佳媛还深谙设计是品牌溢价的基石。

于是她积极组建年轻活力的设计团队,包括和敦煌飞天壁画、传统年画等非遗项目联名。

如此升级之下,售价398元的国风伞,仅单月就卖出2万把。“以前客户问‘最便宜多少’,现在问‘最新设计是什么’。”张佳媛面对记者显得很兴奋。

这背后,是消费动机的质变,从生存刚需的“最低价”,跃迁为情感赋能的“礼品装”。

三代人,半世纪,一把伞,星宝伞业在张佳媛手里再次出发。

石展承、张佳媛这些义乌“厂二代”的绝地反击,是新义乌以创造者身份登场的另一面:他们用“IP品牌”与“内容形式”重新构建内容-流量-转化的闭环模式,将工厂从幕后推至台前,形成“产品即内容,工厂即IP”的新生态。

义乌制造业因此,更多样化地从廉价商品集散地升级为创新品牌发源地。

【全球化变更】

高度全球化的义乌再出发,当然也少不了全球化的再升级。

龚智瀚家的工厂创立于20世纪90年代末,专门生产清洁布等清洁用具,但到2018年龚智瀚留学回国接棒时,工厂已然失去活力。

从最初接单接到手麻,到现在赔笑脸应酬才能留住零星客单,再加上人工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面对继续内卷只有死路一条,龚智瀚选择出海重塑企业生命。

于是他力排父辈质疑,将视线转向对百洁布年消耗量是中国数倍的欧美市场。

然而,出海也并不容易。

没干多久,他的工厂就陷入新的困境。国内市场对百洁布的需求是颜色多样化,张智瀚转向欧美后,也一样按照多样化生产,但实践下来却发现欧美主妇更偏爱单一配色,因而导致某种颜色的不够卖,而其他颜色的大批量百洁布却成了积压。

2019年,他还遭遇到批量赶工导致产品不合规被下架的问题,紧跟着又是疫情,快递难度陡增,为了正常发货运费成倍增长,最高一次的运输单价甚至达到40万。

初次出海计划,就这样血本无归。

直到2022年,国内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依然不死心的龚智瀚又入驻了一家可以全托管电商平台,这次,他找到了事业的新起点。

平台全托管一肩扛下物流、推广、客服所有杂活,龚智瀚只需死磕产品,先小量试产,卖不动立刻砍掉,爆款火速追加订单,轻装上阵,盈利空间也紧跟着上升。

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而龚智瀚也并非是唯一一个靠跨境平台改变工厂命运的二代。

在义乌,新一代接班人也在这条路上前赴后继。

义乌胤远光学二代,将家庭望远镜作坊升级为千款产品的跨境品牌矩阵,欧美订单激增;

健美创研JMCY借TikTok在菲律宾爆红,三合一双头唇釉日销从0到万单,生产排期至2026年;

“义乌一块哥”曹浩田更是通过TikTok等直播工具远销海外,年销售额达到4亿元,远超父辈时代的利润。

从AI到IP再到出海,义乌正在年轻一代的操盘下重新生长。他们用迥异于父辈的成长背景、教育结构、思维模式与视野格局,以对全球市场动向、数字生态、创新工具的应用和创新,成功将父辈打造的制造基业导入更具价值的发展轨道。

一个更智能、更有话语权、价值链更高端,更绿色可持续的新义乌,正在被它的年轻一代,以创新的名义,重新制造。转型的阵痛依旧在,但新义乌的“尖芽”已破土而出。

这也是中国产业的一个缩影,是中国产业人对“世界工厂”的价值重构。

【参考资料】

[1《义乌老板组团来云栖看AI,有人想搬个机器人回去,有人要让AI当“秘书”》潮新闻

[2《用AI重绘记忆——“厂二代”的移动AI闪亮之路》央广网

[3《洁丽雅“后浪”石展承:“逃离”后回归是为扛起接班责任》九派财经

[4《站在“破卷”的十字路口,集体接班的“厂二代”们直面冲突和传承》新浪网

[5《“厂二代”出海记:不甘心只做代工厂 驶入跨境电商蓝海》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