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普陀的他,一次受阅,一生荣光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6 10:26:00    

“战鹰呼啸,气势如虹,空中梯队飞过来了。”看着电视屏幕里,空中梯队以强大阵容飞越天安门广场时,家住普陀的老兵何军飞,目光如炬,神情专注。那一刻,他仿佛穿越时光,回到十年前的那个自己,在驾驶舱内全神贯注,保持完美编队,飞越天安门上空。

何军飞观看九三阅兵

2015年9月3日,何军飞作为预警机飞行员,驾驶着指挥通信预警机,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我们都是各个部队选拔出来的精英,必须是最好的飞机、最优秀的飞行员。”何军飞回忆道,语气中充满着自豪,“飞行任务绝不能有丝毫差错。”他清楚地记得,参加阅兵的所有飞机都要在五六百米低空保持编队飞行,而平时这个高度只有起降时才会使用。对大型预警机而言,长时间低空飞行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意志。

阅兵荣光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何军飞和战友们经历了长达半年的严格训练,从四五月份就开始进驻起降机场,展开封闭式训练。“训练是全封闭的,涉及重大任务,必须绝对忠诚可靠。”何军飞透露。

训练初期,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地域的飞行环境,并与其他机型部队进行合练,最后参加大规模综合演练。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米秒不差”的最高标准——每秒不能差,左右不能晃。他解释说,受阅飞行与作战飞行不同,必须保持固定队形,即使遇到气流颠簸也不能变。这对飞行员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考验。“就像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开车,凭借的是日积月累的训练和应变能力。”何军飞形象地比喻道,“遇到突发情况,我们能沉着应对。”

何军飞

最令何军飞难忘的是受阅时的紧张时刻。“从阅兵航线的起点到终点,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公里,但这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最珍贵的六公里。”何军飞动情地说。在这六公里的航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就是飞越天安门城楼到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段距离。这段航线是受阅飞行展示的重中之重,是所有目光汇聚的焦点,也是参阅官兵最高荣誉的象征。“那时真是全身心投入。”他回忆道,“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保持速度,稳住队形。”

如今看着电视里,空中梯队飞越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空时,何军飞内心涌起的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崇高敬意。“那座纪念碑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我们今天的强大国防,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何军飞当年驾驶的机型现已光荣退役,被更先进的新型预警机取代。“以前功能相对单一,现在融合了通信、指挥、雷达等多重功能,”他感慨道,“就像从普通手机升级到智能手机,信息化水平突飞猛进。”

“训练标兵”荣誉奖牌

尽管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何军飞始终认为决定因素还是人。“先进装备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仅是武器,更是人。”他道出了三十七载军旅生涯的深刻体会。“军人就是要随时准备上战场,保家卫国是我们的天职,”他语气坚定,“从入伍第一天起,我们就牢记要时刻准备为祖国而战。”

从“能打仗”到“打胜仗”,从“科技强军”到“体系化作战”……岁月流转,中国军队已经焕然一新。唯一不变的,是何军飞这样一代代军人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忠诚与担当。

原标题:《普陀的他,一次受阅,一生荣光》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易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