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种子企业”长成 国家级“小巨人”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4 08:19:00    

研发人员对负极片进行筛选、称重。杨证民 摄

工作人员在装卸打包好的球形石墨材料。杨证民 摄

湛江市聚鑫新能源有限公司鸟瞰图。受访者供图

“今年上半年产值已达5亿元,同比翻了一倍。”

走进湛江市聚鑫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聚鑫”)车间,全自动机械手臂不停运作,石墨矿石精粉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变成了锂离子电池关键负极材料——球形石墨,被打包送往全球各地。

在坡头区科技产业园,每天可见企业车间热潮涌动、运转繁忙。近年来,坡头区坚持制造业当家,以实体经济为本,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作为新能源产业链上的龙头产业,聚鑫也借势发力,深耕创新沃土,与坡头共发展。

●杨证民

从无到有

跻身新能源材料龙头企业

聚鑫位于坡头区科技产业园官渡园区内,是一家研发球形石墨及负极材料的国家高科技企业,是国内球形石墨的技术首创者,拥有国内第一条球形石墨自动化生产线,是粤西地区唯一上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的企业。

时间回到2003年。彼时,球形石墨的生产技术由国外厂商掌握,国内应用也较少。瞄准这一市场空白,聚鑫创始人吴其修一干就是20多年。

2006年,聚鑫在坡头扎根。“当时在深圳是租厂房使用,公司想扩大发展会受到限制。同时,作为湛江人,也想为家乡带回点高新技术产业。”吴其修回忆道。

经过不断摸索、测试,2006年,聚鑫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条球形石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球形石墨的批量生产,为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国产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球形石墨生产工艺这一“卡脖子”技术突破后,国内负极材料的价格也由当初的数十万元每吨降为现在的数万元,推动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从摸索到产业化落地,聚鑫球形石墨项目的突破,不仅填补了我国球形石墨材料规模化生产的空白,更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出了“中国速度”。

2020年,作为牵头单位,聚鑫还主导起草了球形石墨国家标准,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创办至今,聚鑫还在不断优化生产线配置,发明配备自动超细粉体磨粉设备、全自动化复合造粒产线、全自动机械手臂等,推动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目前,聚鑫年产量可达8万吨。

深耕细作

加速产业创新突围

“过去粤佳路是水泥路,被大货车压得坑坑洼洼,企业货物运输十分不便。如今整修路基,再铺设沥青、抬高涵洞高度,解决了道路安全隐患问题,也提升了企业的运输效率。”聚鑫行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园区的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去年以来,坡头区投入4000多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修缮粤佳路、抬高粤佳路涵洞高度、骏鑫路道路建设、重新铺设排水排污管道、改善道路绿化等,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

此外,坡头区不断推进并联审批、“局长代办制”、“拿地即开工”等措施,强化政府和企业层面的深度合作,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为企业落地与成长提供沃土。

面对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市场环境,聚鑫不断谋划扩大生产规模,完善全球化的业务布局,引进更多人才扎根坡头,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目前,聚鑫研发人员约占整个企业员工的15%。创办至今,聚鑫已累计申请专利100余项,已获授权专利55项,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公司与宁德时代、瑞浦兰钧、正力新能、亿纬锂能、多氟多等国内客户建立了稳定合作,并进入了LG新能源、韩国浦项制铁等境外客户的供应链。

2022年,聚鑫还筹建新的动力与储能电池一体化项目,作为龙头企业落户雷州工业开发区C区,项目一期规划用地面积400余亩,计划在5年内建设完成,建成后预计解决约1000个本地就业岗位,创造利税数亿元。

吴其修说,未来聚鑫将持续加大在坡头、湛江的投资力度,持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一体化产能,优化产品矩阵,完善产业链布局,打造“湛江制造”“坡头制造”名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