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历时9个月的网络传销歼灭战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12:59:00
河北馆陶亮利剑
一场历时9个月的网络传销歼灭战
□ 雷 玄 高焕威
一个河北省馆陶县市场监管局的档案袋里,装着某商贸公司组织策划网络传销案的卷宗。该局局长睢仕显翻开卷宗,讲述了这起历时9个月、涉及25个省(区、市),组织参与网络传销达5万余人的社交购物型网络传销案查处经历。
“2025年7月,在市场监管总局举办的京津冀辽打击传销协作会议上,我局作典型案例汇报。因打传办案成效明显,2022年、2023年、2024年馆陶县连续3年被评为‘河北省打击传销工作先进县’……”睢仕显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积极转变执法办案理念,改革执法办案机制,提升执法办案能力,力推执法办案工作从“大办案”向“办大案”转型。
“在打击传销的调查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传销组织往往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活动地点频繁更换,成员之间联络方式复杂,这给执法工作带来极大阻碍。但是,执法人员如同训练有素的猎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线索。一旦发现传销活动的蛛丝马迹,我们便迅速行动,展开深入调查。”睢仕显介绍说。
“特别是2024年查办的某商贸公司组织策划网络传销案,隐蔽性强、地域跨度大、调查难,为此,我局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方案,犹如一张严密的法网,向该传销活动全面撒开。”参与此案的该局执法人员谭宁博补充说,“仅是调查该案期间,根据案件需要,走访受害者、调取银行流水、后台数据、物流信息以及司法鉴定等工作,馆陶县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就走了9个省。”
2023年9月15日午后,馆陶县市场监管局举报电话的铃声打破了值班室的宁静。“有朋友介绍我花费1.3万元购买化妆品就能当高级会员,拉人还能拿5%奖励,这不是传销吗?”电话那头,张先生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疑虑。
这个举报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谭宁博至今还记得初次分析此案件时的场景:“手机App注册页面要填两个推荐人编号,像极了传销的双轨制。”当他在电脑上点开那个设计精美的化妆品商城,发现普通会员5折购物的优惠背后,藏着五级会员体系的金字塔——从普通会员到三级推广员,每级都对应着不菲的入门费和诱人的推荐奖励。
截至2024年5月底,该商贸公司利用这一会员奖金制度和手机App已在山东、湖北、黑龙江、河南、贵州、上海、河北、天津、北京、湖南、吉林、内蒙古、广东等25个省(区、市)发展会员5万余名。
一份《关于某公司涉嫌网络传销案的情况报告》详细介绍了该商贸公司的经营模式,将化妆品作为“道具”,背后真正流通的是多层级之间的返利提成。
与此同时,一间服务器机房里,两组蓝光指示灯规律地闪烁着。2023年10月26日,馆陶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带着限期提供材料通知书,调取的不仅是一串IP地址,更是隐藏在代码深处的传销证据。当200G的服务器镜像文件传输完成时,某市司法鉴定所的专家们已严阵以待。在接下来的7个月里,司法鉴定所的专家们从海量数据中剥离出5万余条会员信息,像考古学家拼合陶片般,还原出这个传销网络的全貌。
资金流向的追踪同样惊心动魄。在交易记录里,执法人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规律:每到月末,巨额资金就会从该公司账户涌入一家注册在天津的公司。财务专家解读道,这种通过第三方平台发放返利的模式,企图掩盖资金的真实去向。但银行流水中那些重复出现的“会员奖金”备注,终究留下了破绽。
当馆陶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将整理好的17本订单记录、61页报关单和37页产品照片摆在桌上时,特别是那份司法鉴定意见书,像一记重锤敲碎了这家商贸公司最后的侥幸。最终,该局提供的30项材料,成为铁一般的证据,让传销组织策划者伏法。
2024年7月2日,窗外正下着小雨。当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的红色印章盖下时,预示着这个案件已经结案。处罚数字背后,是《禁止传销条例》的刚性约束,也是执法者的审慎裁量。
这场历时9个月的“打传”战役,最终化作市场监管强化执法办案的一个生动而鲜明的注脚,提醒着人们:无论传销换上怎样的“包装”,法律的利剑永远锋利,市监人守护市场净土的决心从未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