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 ?不! 是融合模拟法庭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1:49:00

模拟法庭现场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陈文雯
当模拟法庭的庄严审判遇上“剧本杀”的悬疑推理,当未成年人之间的日常矛盾纠纷变成法律责任的“真实博弈”,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课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藏文中学精彩开讲。近日,玛多县人民法院联合玛多县藏文中学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剧本杀”融合模拟法庭沉浸式体验活动,为师生带来一堂深刻且生动的法治实践课。
随着法槌敲响,身着制服的“小法官”端坐审判席,“原告代理人”据理力争,“证人”沉着回应。
此次模拟法庭以“校园打闹致伤赔偿纠纷”为脚本,聚焦未成年人侵权责任认定,精心改编创作互动式剧本。
“他的行为不仅让我的身体受到了伤害,而且让我学习进度也赶不上,我希望得到应有的赔偿。”
“我不是有意的,我们之间是在玩耍。”
庭审中,双方围绕过错程度、赔偿范围等焦点展开激烈辩论,旁听师生屏息凝神,时而为“原告”的遭遇揪心,时而为“辩护人”的精彩发言鼓掌。
在玛多县人民法院干警指导下,学生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代理人及证人等角色,围绕剧本中形成的“案件事实”,展开规范、严谨的法庭调查、举证质证和法庭辩论。
庭审结束后,干警化身“剧情解说员”,结合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和真实判例,揭秘案件中的法律“隐藏线索”。
“大家想一想,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解决呢?”
“我来说……”
通过提问与互动,引导学生们思考法律边界,深刻体会法律对权利义务的界定,以及违反法律法规可能承担的民事(甚至潜在刑事)后果,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尊重他人权益。
此次活动,深度参与,寓教于乐,“剧本杀”的悬念感和角色代入感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们在剧本推理中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在模拟法庭中提升了法律知识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沉浸式体验中,法治信仰和规则意识悄然扎根。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守护未成年人的‘温暖铠甲’。通过‘模拟法庭+剧本杀’,我们希望学生们在‘玩’中学会敬畏法律、遵守规则,让每一次‘推理’都成为远离风险的‘预防针’。”玛多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钱快乾告诉记者。(图片由玛多县人民法院提供)(编辑:杨琳玥)